15.12.10
8.3.09
危機管理
Why not shine a light on the holes we're digging today as opposed to the canyons we'll have to deal with years from now?
They say the best time to look for a job is when you don't need one. And the best time to invest in a new Purple Cow is when you're still milking the old one. Move your emergency back in time and you'll be amazed at how far your money goes.
未雨綢繆。
24.2.09
百密一疏
港生一向都有留意NBA的賽事,每星期也會和老死到球場去"鬥牛"一下,而NBA的官網自然是港生必到之處。
細心一看,還見到在網頁左上角有一句程式碼:
$set_redirect('http://nba.tom.com/index.html?gr=www')

14.2.09
中西情人
沒情人的,就笑一笑、娛樂下自己吧:
3.1.09
聖誕快樂
您很緊張,多次追問,我沒有答您。
放學後,我倆一如以往的一起回家。您說教我數學,好讓我能順利地為學生補習。
坐在公園,教完了,卻不願走。
我心裡暗笑,早料到教數學只是藉口。
我靜候您的答案,但原來您始終猜不到。
我心想:算吧,還是放棄吧......
但您不斷追問。
看見您緊張的神情,流露出您是多麼的害怕我說出那一句「算吧」,我裝作不經意,很有原則似的,您快要急死了!您捉著我的手說:「我真的很愛您!」
當時我想:傻瓜,其實我只想問您:「我們是甚麼關係?」
自您生日那天,我倆互相表白後,本以為我們可以開始吧,誰知您沒有表示,只是如常地一起放學,互通短訊,雖然字眼親切了。
我想︰難道您不想我們有進一步的發展?難道您對我的愛只限於朋友關係?難道我會錯了意?是否由始至終只是我自作多情?
如果您真的愛我、真的有意跟我一起,您應該會問:「我們現在是甚麼關係?我們可以一起嗎?」
但若您不是認真地想跟我發展,您便不會意識到這問題,只會認為甚麼關係也不重要,大家知道大家喜歡對方就夠了。
如果您真是那樣想,那我就應該放棄這個對感情不認真、不著緊的人;若您意識不到這問題,我提出也變得沒意思,因為單方面著緊、單方面認真的感情不會健康成長,更不會有結果的。
所以我不開估,是看看您對我是怎樣......
誰知您真的想不到,我心想,答案很明顯,我不應再自作多情吧......
可是您緊張的神情和您那一句「我真的很愛您!」讓我改變了想法。因為您肯鼓起勇氣捉著我的手,對於愛面子、膽小的您是多麼艱難、多麼難得!
在那一刻,我想︰「或許您只是笨笨的,所以猜不到我的心意;或許您經驗不足,所以不懂得逗人......但畢竟,您是愛我的,您是想和我一起的,雖然未必懂得表達,但這已經足夠了......」
就這樣,我開估了;
就這樣,您猜不到也不重要;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
就這樣,我倆牽著手,一起走我們的路,一起尋找屬於我們的幸福....
-------------------------
那是六年前的事。
上面是妳三年前寫的。
今天,妳在別人的懷抱。
祝妳聖誕快樂。
25.12.08
聖誕重遇少女咪咪的煩惱
這個聖誕....四週去不同的商場影相時....在新都城見到一隻座地大笨象的裝飾....嘩嘩嘩...即是 recall 了我少女時期因發育而遇到的點滴~
幾曾何時...我也是少女一名 (唏噓中...)....由升上中一開始....看到身邊比較早熟的女同學胸部漲起來....每個月出現月事突然到訪....晝面是先尖叫後直衝入洗手間...要好的女同學便會幫手去校務購買衛生用品~ (嘿...果然肝膽相照!)
比較遲熟的我...在中一的下學期才開始發育....同班的同學 H 有一天在小息時偷偷問我:
H: 喂 the8....你0黎 M 未呀?
8: 上 2 個月開始0黎0左喇....
H: 夾住塊0野係中間你覺唔覺得好唔慣呀?
8: 覺呀覺呀!
H: (入戲肉了!) 咁你識唔識用衛生巾呀?
8: 嗄???? 點識唔識用呀? 咪就咁 meet 開佢貼落去囉~
H: 嗄???!!!!!! 乜你識分底面咩?
8: (開始感到不妙) 嗄!!!!!!!!!!!!!!!!!!!!!!!! 其實你想講乜呀?
H: 我呀...第一次用時唔識分底面....將黏貼果面貼0左落自己到...............
8: (都未聽晒已經大叫0左一聲!!!) 哇~~~~~~~~~~~~ 咁咪好痛囉?
H: (猛點頭) 係呀係呀痛到流眼淚水呀!
這祗是我中兒童踏入少女時期的掀幕....
.
.
.
.
.
有一天...同學 H 又趁小息來個 ad-hoc 發育疑問的 short meeting 喎!
H: 喂 the8....你有冇戴胸圍呀?
8: 無呀!
H: 咁你諗唔諗住戴呀?
8: 點解要帶呀?
H: 咁個胸開始大咪要戴囉!
8: 原來係咁...
H: 你睇我有帶咖!
8: (昅了一昅) 係喎....你媽咪買俾你咖?
H: 唔係呀...我偷媽咪果 D 戴咋!
8: 哦.....
.
.
.
.
.
於是當天放學回家沖涼後...我又學人走去剿媽媽 D 胸圍喎....媽媽的 size 當然比我大....左剿右剿....剿了個我認為最小的 size 往身上戴喇!
.
.
.
.
.
第二天...我又同 H 互相 update 情況!
8: 喂我偷0左媽咪個胸圍帶呀!
H: 係???? (昅了一昅)
8: 但係唔多0岩身呀~
H: 係咖...不過無辦法喇鬼叫我0地無錢買咩!
8: 嗯....
.
.
.
.
.
當天晚上....天網灰灰疏而不漏下....媽媽居然發現我偷胸圍戴一事喎.....被 "盤" 的我唯有一五一十的講出 H 和我的對話喇!
媽: 你要戴咪同我講囉...攞我果 D 都唔0岩 size ...著壞你呀!
8: 哦....
結果第二天放學....媽媽帶了我去黛安芬...買了好多個當時好出名的少女 line - we're the bee bees 純棉白色的胸圍....我還記得是無 pad 過頭笠的那款~
.
.
.
.
.
戴上人生第一個屬於自己的胸圍回到學校...當然要與啟蒙我的 H 分享分享喇!
8: 喂呀...尋日媽咪發現0左我偷佢 D 胸圍著呀!
H: 嗄咁點呀佢有冇鬧你呀?
8: 冇喎...但佢話我要戴仲乜唔同佢講囉!
H: 跟住呢?
8: 跟住佢帶0左我去買0左幾個 we're the bee bees 囉! (順手掀開衣領讓 H 昅一昅)
H: e...係喎....你就好喇有自己既胸圍~
8: 你都同你媽咪講喇....媽咪話著佢0地果 D 會著壞個人咖!
H: 唔....我驚媽咪鬧我呀~
沒多久... H 卒之都擁有自己的胸圍....不過她好失望不是 we're the bee bees 喎~
我媽媽可能太開心家中有女初長成....開始瘋狂的買胸圍給我~ 由買第一個胸圍開始...一個月的時間也不夠....那時我祗要打開櫃桶...都是滿滿的一排純白色的胸圍....可能媽媽自己開始睇厭喇....於是開始買淡粉紅色的胸圍給我......沒多久她又厭了淡粉紅色....又買些其他款色給我喎!
.
.
.
.
.
有一天放假....換衣服落街去飲茶喇.....套上白 T-shirt 後準備梳頭....在鏡前面我好比見鬼一樣 (查實我未見過鬼喎點解會咁形容呢?)....尖叫了出來!!!!!
之後以極速跑去媽媽跟前....氣衝衝的指著心口~
8: 媽咪你睇!!!!
媽: 睇乜呀?
8: 你睇我呢邊心口!!!!
媽: 你心口仲乜呀?
8: 你見唔見到隻大笨象呀!!!
媽: eeee...係喎! 見到咁又點呀?
8: 你仲乜買個咁既胸圍俾我呀?
媽: 得意呀嘛!
8: ........................... (死死氣回房換衫)
這個令我尖叫及刻骨銘心的胸圍...透過白 t-shirt 上阿水都清楚的見到...在左胸上印有一隻粉藍色的大笨象...兩腳站立...右手逍遙的在揮來揮去...左手拉著一抽七彩的氣球....而且隻大笨象個咀仲係笑咪咪好自由奔放的樣子呀!!!! (跟圖中的大笨象的笑臉有九成相似....不過佢無著鞋赤腳奔跑同係粉藍色囉! )
.
.
.
.
.
可能是因為大笨象引來的童年陰影....長大後自己購買的所有胸圍...一律謝絕有圖案在上面....淨色方為王道!
年紀大....嗄嗄換衫時尖叫心臟頂唔順咖嘛!
嘿嘿....趁著佳節....就讓這隻大笨象和大家說句 Merry Christmas !
31.10.08
4.10.08
2.7.08
網頁推介
Link to 9GAG's facebook Fans Page
-------------------------
要消磨時間的朋友,可以上去一看;
喜愛"爛Gag"的朋友,可以上去一看;
想令每天充滿歡笑的朋友,可以上去一看;
想分享有趣的笑話/笑圖/笑片的朋友,可以上去一看;
喜歡的話,請上去一看再看。
15.5.08
多謝谷歌
By Ingrid Michaelson
If you were falling, then I would catch you.
You need a light, I'd find a match.
Cuz I love the way you say good morning.
And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If you are chilly, here take my sweater.
Your head is aching, I'll make it better.
Cuz I love the way you call me baby.
And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I'd buy you Rogaine if you start losing all your hair.
Sew on patches to all you tear.
Cuz I love you more than I could ever promise.
And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You take me the way I am.
Google最近推出了一個名為 Friend Connect的新計劃,Ingrid Michaelson的網站是其中一個示範網站。
一進入她的網站,吸引港生的不是那個看似普通留言的Google新功能,而是上面那首有著清新的旋律、言簡意賅的歌詞的 The Way I Am。除了The Way I Am外,Breakable和Keep Breathing也很不錯。
Ingrid成名的故事,在她的唱片公司 Original Signal Recordings的網站裏有頗詳細的介紹,想看中文的可以看看這裏,在此不贅。
至於Friend Connect,港生沒有甚麼想說,因為港生總認為無論在網上世界如何交遊廣闊,互聯網技術如何一日千里,始終那也只是一種工具、一條渠道,一切還看如何和現實生活接軌 (或許這種想法比較落後,但好聽點也可說是沒有那麼頭腦發熱)。唯一令港生印象深刻的,是蘋果日報那麼快便有頗大篇幅的報導 (這裏和這裏),論點是否正確就無謂討論了,但看來香港社會也真的日益重視網上的新技術,不再是那麼固步自封。
無論如何,還是要多謝 Google的無心/有心插柳。
26.3.08
15.2.08
情人谷歌
網路搜尋器巨擘Google在特別的日子會有特別的Logo設計,昨天是情人節,Google當然不會輕視這個在現代商業社會佔有重要地位的節日:
想起情人節,人們通常只會想起情侶間的卿卿我我,打一個地道點的比喻:腦海中的畫面只會是郎情妾兒的黃宗澤+胡杏兒,絕不會是老夫老妻的方平+鮑起靜。
但港生認為,一對情人在拍拖時山盟海誓不難,難的是真的信守承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Google這個Logo中以一對老夫妻攜手向前邁步作主角,就正正抓住了要旨,展示了港生心中人們最應追求和尊敬的愛情。
Google今年花在情人節的心思還不只於此。
早上,當港生在辦公室剛開動電腦,就聽到同事大叫:"怎麼我的Google Document (Google文件)變了粉紅色!"細心一看,原來這也是Google為情人節花的一點小花思:
老實說,這些小轉變微不足道,但卻可以看出Google這間大公司窩心的一面。下面是Google近年在情人節的Logo (02和06年好像沒有為情人節推出特別Logo),但港生還是最愛今年以人為本的那一個。
12.2.08
奇拿有感
看了Leona就最近明星不雅照片事件寫的一篇"捉奇拿",有點感想:
網路上的創意從來令人嘆為觀止,不止香港,近的有內地<<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和<<中國隊勇奪世界杯>>,遠的有Youtube上無數的Parody,都顯示出新生代無限爆發的創意。相信日後不少廣告、電影、音樂等創意工業的人才都會由網路中發掘出來,就如很多Blogger也成了作家一樣。
港生認為,新生代有點像學懂了吸星大法的令狐沖,吸收了其他高手的真氣(資訊),再加上自身的功力(創意),便可製造出無窮的威力。問題是究竟令狐沖懂不懂好好引領亂竄的真氣盡歸丹田,成為自身有用的功力,否則,稍一不慎便可能會傷及自身。
是惡搞還是幽默,往往只差一線,但程度卻有天淵之別。
創意和法例、創作和執法,無時無刻都在角力,要取得一個平衡點,需要時間和經驗,大家也同在摸索,畢竟互聯網這個媒介和戰場還算是處女地。說警方被弄致人仰馬翻是有點過譽了那個甚麼"奇拿"了,他(們)某度上只是仗著互聯網無遠弗屆的威力和市民八卦好奇的心態罷了,不見得他(們)怎麼能和"死亡筆記中"的夜神月相比,何況,在漫畫中,奇拿始終難逃一死。
力量強大並不值得吹捧,無論是警方還是網民,濫用力量製造白色恐佈均應被世人不恥。
3.12.07
異曲同工
在Mr. 6那裏看到他談Viral Video,以上面這段新加坡媒體發展局的宣傳短片作引子,令港生聯想起年多前在馬沙那裏看到的香港會計師公會有關CPA的宣傳片"Tute In Da House",(當然還有其改篇歌"Tubed of Da Plastic"),它們該是異曲同工吧?
香港和新加坡常常被人拿來比較,今次孰優孰劣?各位自己下評語吧。
9.9.07
"不要我諗"
上星期比較忙碌,沒有時間更新這個扑,前文說要寫下看畢"同行四分一世紀"舞台劇的感想還是未寫,猶幸還有點時間讀一讀書。
最近港生在看的一本書名為"Don't Make Me Think: A Common Sense Approach to Web Usability",作者是Steve Krug,中文版譯了一個非常不傳神和平凡的名字:"如何設計好網站"。雖然譯名差勁,但無損這本被美國著名圖書網站Book Pool評為近十年來50本最好電腦專業圖書之一的好書的可讀性。
Steve Krug在書中列出了三條關於網站使用性的"定律",港生轉貼在此,相信有興趣從事網頁相關行業 (特別是Front-end設計)的朋友都可以有所得著 (想有更大的得著當然要看完全書啦,很薄,細心看也不花幾小時):
1. Don't make me think.
2. It doesn't matter how many times I click as long as each click is a mindless unambiguous choice.
3. Get rid of half the words on each page, then get rid of half of what's left.
有空的話,更可以上作者的網站看看,內裏有多篇他的訪問和一些範例,也非常有趣和實用。其實,單是看看作者的"造型照"和他網站上的按鈕"Who we are"在按下後會變成"Who I am",也可感受到他的幽默。
17.8.07
網站設計
港生在網上閒逛,找到這篇有關網頁設計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設計網頁的,可以此為鑒,設計一個以用戶為本的網站;使用網頁的,可以想想自己使用的網站,究竟犯了甚麼錯誤,看看它Pro不Pro。
相信就算是近來熱爆的Web 2.0網站也大部分適用 (但由於Web 2.0網站大都運用了Ajax,一些有關JavaScript的"錯誤"將難以避免),說到底它們也只是一個網頁罷了。
在原文的Comment中,還有不少相關的意見,也可以一看。
-------------------------
43個你應當避免的Web設計錯誤
原文出處和中文譯本出處
1. 用戶必須在幾秒鐘知道網站是做什麼的。注意力是網際網路上最有價值的貨幣。如果訪問者無法在幾秒鐘之內得知你的網站的方向,他很有可能轉而訪問其他網站。你必須迅速地告訴訪問者為什麼要在你的網站上花費時間。
2. 讓網站易於速讀。網際網路不是書,因此沒必要使用大段的文字。也許我訪問你的網站時我正在忙於其他工作,我不得不迅速讀完所有內容。專案符號、標題、副標題、列表,這些都能幫助讀者迅速找到他想要的內容。
3. 不要使用難於閱讀的花哨字體。當然,某些字體可以讓網站精彩紛呈。不過它們容易閱讀嗎?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傳遞資訊並讓讀者閱讀,你應該讓閱讀過程舒服些。
4. 不要用小字體。如上一條所述,你得讓讀者閱讀時感到舒服。雖然我的Firefox有放大功能,但如果必須放大才能看清一個網站的話,我就再也不會去訪問它了。
5. 不要打開新流覽器視窗。我的第一個網站曾經經常這麼做。原因很簡單,在新視窗中打開外部連結,使用者就不必離開我的網站。錯!讓使用者決定如何打開連結,否則流覽器上大大的後退按鈕就沒必要存在了。不用擔心用戶離開你的網站,在必要的時候他們會回來的。
6. 不要改變使用者的流覽器視窗大小。用戶有權控制自己的流覽器。如果你改變視窗大小,你會在他們面前失去信用。
7. 不必要時不要讓用戶註冊。直白地講,我上網是為了獲取資訊,不是為了別的。不要強迫我註冊並留下我的電子郵件以及其他資訊,除非特別必要(比如你能提供的消息非常有價值)。
8. 不要在未經訪問者同意的情況下為他們訂閱電子雜誌。不要在訪問者註冊時自動給他們訂閱電子雜誌。不請自來的郵件可不是個交朋友的好辦法。
9. 不要過多使用Flash。Flash不僅會增加網站的讀取時間,過度使用甚至會讓訪問者感到不快。只有當靜態頁面無法表達你的意圖時才使用Flash。
10. 不要播放音樂。早些年Web開發者都喜歡在網站中集成音樂,結果他們失敗了。記住,永遠不要使用音樂。
11. 當你必須使用聲音時,讓用戶啟動它。有時你必須使用音效檔,比如你要給用戶發送一份演講,或者你的教程包含聲音。這沒問題,但要讓用戶來控制,讓用戶點擊"播放"按鈕,別在打開網頁的瞬間播放聲音。
12. 不要讓標誌弄亂你的網站。社交網路和社區的標誌會讓你的網站看起來十分不專業。就算是獎章和榮譽等標誌也應當放到"關於我們"頁面上。
13. 不要使用"點擊進入"頁面。使用者訪問到內容的步驟越少越好。
14. 注意要留下聯繫方式。最差的莫過於網站沒有留下聯繫方式的了。不僅對訪問者不友好,而且對你也沒好處,你會錯過珍貴的回饋資訊。
15. 不要影響"後退"按鈕的動作。這是網站可用性的最基本的理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影響"後退"按鈕的動作。比如,打開新視窗會破壞它,某些JavaScript連結也會破壞它。
16. 不要用閃爍的文字。除非你的訪問者來自1996年,否則別用閃爍文字。
17. 避免複雜的URL結構。一個簡單的基於關鍵字的URL結構不僅能提高你的搜尋引擎排名,還能讓訪問者在訪問之前瞭解網頁內容。
18. 用CSS佈局,不要使用表格。HTML表格曾經被用於頁面配置,但沒有必要拘泥於此,尤其是在CSS誕生之後。CSS更快、更穩定,並能提供更多的特性。
19. 保證用戶可以搜索整個網站。搜尋引擎帶來網際網路革命的原因,就是它使得資訊查找變得十分容易。別在你的網站上唱反調。
20. 避免使用下拉式功能表。使用者應當直觀地看到所有導航選項。下拉式功能表會造成混亂,並且會隱藏訪問者真正要找的資訊。
21. 使用文字做巡覽列。文字導航不僅速度快,而且更穩定。例如,有些使用者上網時會關閉圖片。
22. 如果需要連結到PDF文檔,一定要注明。你一定有過點選連結之後,流覽器就像死掉一樣等待AcrobatReader啟動,只為了打開一個(你不想看的)PDF?這是個不小的麻煩,因此一定要在指向PDF的連結旁特別說明,使用戶可以採取相應措施。
23. 不要用多種版本讓訪問者迷惑。你想用哪種頻寬?56Kbps?128Kbps?Flash版還是HTML版?嗨,我只想快點看到內容!
24. 不要在內容中混合廣告。在內容中混合廣告(如Adsense)也許會增加短期內的廣告點擊率,但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會減少網站的人氣。憤怒的用戶會離開的。
25. 使用簡單的導航結構。過猶不及。這個規則通常適用於人和選擇上。確保你的網站的導航結構單純簡潔。你不想讓使用者在查找資訊時遇到麻煩吧?
26. 避免內容介紹。別強迫使用者在訪問到真正內容之前看某些東西。這很令人憤怒,除非你提供的資訊是使用者必須的,否則他不會等下去。
27. 不要使用FrontPage。這一點也適用於其他廉價的HTML編輯器。它們讓頁面設計變得更方便,但其輸出結果將會非常低級,不相容不同的流覽器,並且會包含錯誤。
28. 保證你的網站相容大部分流覽器。流覽器並不完全相同,在解釋CSS和其他語言的方法也相差甚遠。不管你是否願意,你應當讓網站相容市面上的常用流覽器,否則你會永遠地失去部分讀者。
29. 保證在連結上添加有意義的文字。以前我經常犯這個錯誤。告訴人們"點擊這裡"很容易,但這沒有效果。要保證連結文字有意義。它使得訪問者知道點選連結之後將出現什麼,也能為連結指向的外部網站帶來SEO效果。
30. 不要在狀態列中隱藏連結。使用者還必須能在狀態列中看到連結指向哪裡。如果你隱藏了連結(即使是由於其他原因),那麼你也會喪失信譽。
31. 使連結可見。訪問者應能輕易識別出哪些能點擊,哪些不能。確保連結的顏色有強烈的對比(標準的藍色通常是最好的)。可能的話,最好加上底線。
32. 不要在普通文本上添加底線或者顏色。除非特別需要,否則不要為普通文字添加底線。就像使用者需要識別哪些能點擊一樣,他們不應當將本不能點擊的文字誤認為能夠點擊。
33. 改變訪問過的連結的顏色。這一點對於提高網站可用性非常重要。改變訪問過的連結顏色有助於使用者在網站中定位,確保他們不會不經意地訪問同一頁面兩次。
34. 不要使用動態GIF。除非你有需要動畫的廣告條,否則避免使用動態GIF。它會使網站看上去很業餘,並且會分散訪問者的注意力。
35. 給圖像添加ALT和TITLE屬性。ALT和TITLE不僅會帶來SEO效果,而且對盲人有很大幫助。
36. 不要用令人不快的顏色。如果用戶連續閱讀10分鐘後覺得頭疼,那麼你最好選擇別的配色方案。根據你的目的決定設計(例如,創造一種氛圍使得用戶將注意力放在網站內容上,等等)。
37. 不要快顯視窗。這一點涉及任何種類的快顯視窗。即使用戶要求使用,快顯視窗也不宜使用,因為它會被快顯視窗攔截功能阻攔。
38. 不要使用JavaScript做連結。遠離那些點擊之後執行一小段JavaScript的連結,它們經常給用戶帶來麻煩。
39. 在頁面底部放置有意義的連結。訪問者在找不到所需資訊時通常會滾動到頁面最底端。作為最後的手段,你應當在頁面底部放一個"聯繫我們"頁面的連結。
40. 避免網頁過長。如果使用者老是需要滾動才能看到內容,他通常會採取的做法是跳過它們。如果你的網站正好如此,那麼應當縮短內容並優化導航結構。
41. 禁止使用水準捲軸。雖然垂直捲動條可以接受,但水準捲軸卻遠非如此。現在的流行解析度是1024×768,要確保網站能容納在其中。
42. 禁止出現拼寫或語法錯誤。這不是網站設計的錯,但卻是影響網站整體品質的重要因素。確保連結和文字中沒有拼寫或語法錯誤。
43. 如果你使用圖片認證,要保證能看清其字元。有些網站將圖片認證作為對抗垃圾評論的方法,或是在註冊表單上使用。其中有個問題就是,使用者經常需要叫上全家人來討論圖片上到底是什麼字母。
-------------------------
15.8.07
我那杯茶
謝謝Leona,在Start up系列過後,Leona的取材再一次是港生的那杯茶。
"Web2.0生財之道"系列先訪問了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問他新媒體如何賺錢;再走訪了全球最受歡迎Blogger之一Lifehack.org創辦人Leon Ho,寫出了他的博客之路和未來大計;如果港生沒有會錯意的話,將會見報的應該是港生"每日必讀扑"之一的"人在中環"的CK老闆,真的令人萬分期待。
另外,早前明報記者何嘉敏訪問了刁民公園的香港知名Blogger葉一知,寫了他有份成立的香港誌,也很值得一看。
後記1: Leon的Lifehack.org那般受歡迎,不知他對葉一知和James Fan合著的"BLOG中百萬年薪"又有何看法呢?
後記2: 這兩天,港生手機上的Egress不知為甚麼下載不到內容,害港生以為沒有人更新網誌......之後怎麼弄還是弄不好,看來唯有轉用Spb Insight好了。
11.8.07
大放厥詞
港生看了Leona兩篇有關Web 2.0的文章,有點感想,但又不想在別人的扑長篇大論、大放厥詞,所以就在此補充一點。
先說"Web2.0崛起 報業更生求存"。
文中訪問了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對新媒體和舊媒體的看法,從而帶出Web 2.0該走向收費還是免費之路。
蘇教授提到:"新媒體表面上對舊媒體不利,但事實並非如此。報章的歷史和傳統、讀者的慣性和信任,使白紙黑字的實體報章遠比其網上版可靠、可信。"
港生覺得蘇教授之言有其道理,但不知蘇教授對一些以用戶或是市民主導的新聞(例如所謂"網路欺凌事件"、"檸檬茶事件"、"淫審處無能事件"、警察蛇王片段上繼而引起廣泛報道警方跟進、各大報章鼓勵市民"報料",以及Digg.com的熱潮等等)又有何看法?
老實說,當今報紙和電視(所謂舊媒體)很可信嗎?同一事件,不同報紙已有不同說法,記者、編輯可以隨心地manipulate觀點甚至數據,大的有假新聞 "陳健康事件",小的則日日都在發生。用戶主導的新聞(姑且稱之為新聞2.0),一樣有以上情況,但是由於每個人都可參與,取樣廣泛了,按道理極端的報導可以減少,能夠提供較多角度給讀者選擇,不似得報章雜誌有取向、甚至有自我審查那麼片面。
教授指出"新、舊媒體必須互為表裏、彼此借力,才能擴展地盤、繼而賺錢",港生也認為整合或是分工是必須的。細心觀察,其實可以見到市民對待新舊媒體的態度是有差別的,雖然有市民以網上報紙取代傳統報紙(例如只看Yahoo News或是Wisenews),但港生相信,這不是大方向。因為新聞1.0和新聞2.0定位根本不同,有點像老婆(1.0較深入、較詳盡)和情婦(2.0夠新、夠快、夠爆炸性),市民應該不會介意坐擁"齊人之福"。
對於"巴士阿叔"和"福佳"事件,港生卻覺得不是"偶發為主的非常態例子",而是云云例子裏面較為注目的事件。至於收費與否,應該誠如aNobii的Greg所言,和市民真實生活有密切關係的產品,是有能力收費的。
無論如何,港生都贊成教授的說法,對待Web 2.0要頭腦冷靜。
再說"梅鐸,你幹嗎了之二:詹宏志這樣說"。
文中以傳媒大亨梅鐸終於鯨吞WSJ為題,討論到網上媒體服務該收費與否。文中引了詹宏志先生的看法:
"• 線下是雜誌,線上是資源
• 線下是交易,線上是社群、服務
• 線上線下渾然一體
• online inside, 2.0 inside"
如Leona所言,詹先生的話真的像佛偈一般,不過只要細心思考,便會發覺他也只是扼要有力地概括了現時的情況,沒有帶出甚麼新的理念或是Business idea。
不 記得是誰說過,一個新世代、新潮流的誕生,大都不是由上一代的精英引發,港生極之贊同。蒸氣機、電燈、電話不是由封建時代的大地主、國王、智者發明;電腦未普及前,誰人會知道誰是Bill Gates和Steve Jobs?Google未竄紅前,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也只是無名小卒......例子其實不勝枚舉 (當然,一將功成萬骨枯,不知有多少和他們有著相同創意、做著相同工作的人沒沒無聞、含恨而終。)
由此可見,當今名家教授之言,參考為主,新路向還是要靠新生代---縱使他們操控的資源較少,但他們卻沒有思想上的枷鎖,可以天馬行空。
未來,始終是屬於年青一代的。
9.8.07
同曲異工
同一的網站,同一的受訪者,但是無論是相片的風格還是文章的手法,都不一樣,"同曲異工"。
港生說的是兩篇有關網上書櫃aNobii在香港報章上的專題報道。
先說六月二十七日的經濟日報。報道一開始便開宗明義簡介了甚麼是aNobii,非常切合香港人凡事先知道有何用才去理會的心態。接著以"創業:序"、"創業第一章:專注"、"創業第二章:簡化"、"創業第三章:放下"和"結語:三本書"為小題,分寫aNobii創辦人Greg的想法。
"創業:序"引了IT界兩大巨頭Bill Gates、Steve Jobs和阿里巴巴的馬雲都是年輕創業的例子,帶出了創業時只得二十七歲的Greg,連隨點出了創業路雖崎嶇但卻甜美滿足。
"創業第一章:專注"寫出了一個大部分用aNobii服務的人都會問的問題,為何不將平台擴大,像豆瓣般包括電影和音樂?Greg的回應是"專注"。文中又以他辭工專心aNobii的做例,希望營造出他以專注作為生活態度的感覺 (不過這一點港生卻認為有點"過份雕琢"的感覺,要是真的是那麼專注,那開首便不應工作,一開始就該埋首aNobii了,vice versa)。
"創業第二章:簡化"言簡意賅地寫出了aNobii的設計---實而不華、簡約。相信aNobii的用戶絕對會同意簡約就是aNobii的賣點,網站裏基本上沒有半分多餘的功能,縱使它load得比較慢 (港生狂想:aNobii是一個學富五車、生活簡樸的有識之士,不過就是一個慢郎中,比較慢條斯理,你急他不急。)。黎智英搞Giordano的例子嘛,錦上添花而已。
"創業第三章:放下"點出了aNobii另一個賣點和"奇蹟",就是它的介面語言。這一點金指指於他的專欄亦有提及,在此不贅。值得一提的,反而是兩次提到Editgrid,一方面突顯出aNobii和Editgrid這兩個港產Web 2.0網站的密切聯繫,一方面和這文章同一系列的另一文相呼應。至於"謎樣的另一程式員"雖然很有神化的效果,但港生卻嫌有點誇張,試問若對一個人全不認識,你放心說出自己的idea和交自己的心血給他設計嗎?尤其這是多麼重視idea的互聯網行業。
"結語:三本書"和文末Greg的書櫃的連結,則起了畫龍點睛之效。aNobii是網上書櫃,Greg又那麼愛看書,怎可以不由他推薦一下幾本書呢?訪問網上書櫃創辦人,當然不可不提他的書櫃連結,道理正如訪問Giorgio Armani,必然會看到他身穿Armani牌子的衣服一樣。
最後,說說文中的那幅相,據作者Leona的網誌這雙手雖然小所講(她剛開放了網誌的留言,又承諾有留言必覆,大家可以去留個言,看看她是不是"牙齒當金洗"),照片的靈感來自以下這張Business Week為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拍的相。
港生覺得這個靈感和表達手法真的"一級棒"!
八月二日的南華早報的報道則佔了超過半份版面,還有一幅經典大頭封面相,非常Eye-catching。文章開首以著名畫家黃永玉在一次訪問中阻止攝製隊影他的書櫃,以防別人知道太多他的想法作引子,帶出Greg為何要創立aNobii。
緊接著便介紹aNobii名字的由來---來自書蟲"anobium punctatum",以及它的功能、用戶人數、傳播的手法(主要是靠口碑word of mouth)、用戶的國籍以及網站排名(引用了Alexa的數據)。之後亦像經濟日報般以書(今次是Gonzo Marketing)作引子,詳細解釋網站概念的產生。
接著焦點一轉,改為從用戶的角度入手,訪問他們對aNobii的看法,文中訪問了三個來自不同地區的用戶,分別是來自意大利的Niki(港生瞄了瞄她的書櫃,藏書數量頗為驚人,不知她用了多少時間input呢?)、台灣的Lynn(她的藏書量不是強,是超強!!她還很慷慨大方呢!!大家可以到她的書櫃看看,說不定她會"好書相贈有緣人"~)、香港的孫柏文(沒錯,是上文提到的蘋果日報金手指!)和Moar Chi-hang(他的書櫃也有400+本書!),他們遇上aNobii的緣分各有不同,亦有不同的aNobii experience,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成為了這個網站的一份子,見証著這個網站的成長。文中再次提到了Editgrid,哈哈,真可算是惺惺相惜,不過這次賣廣告的成份卻重了點。
最後,文章以意大利的用戶將會聚會見面作結,點出了aNobii以虛擬連接真實的特色,結尾一句"After all, aNobii is a virtual communtiy, people aren't.",正好作了首尾呼應。整篇報道很有條理,是很classic的作文式的文章,起承轉合,非常公整,難怪少時老師常說想寫好英文,要多看南華早報。
看罷港生對兩文的簡介和意見,看似港生較喜歡SCMP的手法 (港生對經濟日報的報道好像批評較多),但其實剛好相反,港生比較喜歡經濟日報那篇,因為輕鬆點、生動點、人性化點、有創意點的報道,才切合Web 2.0 Starup的味道!
1.8.07
價值投資
看題目,看倌可能會聯想到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的老師格拉咸(Benjamin Graham)提倡的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以為港生會大談財經、股經,但珠玉在前(不要說那些幾百頁厚的名著和坊間泛濫、良莠不齊的投資書籍,單是看看本扑側欄的"孔方以外"已獲益良多),又何須港生班門弄斧?
港生想說的,其實是看了米生的回應後的一些感想。
米生提到把時間投資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上面去,獲得的回報永遠是最大的,這一點港生舉腳贊成!
有人可能會說,我喜歡寫作,但做作家十居其九都只得一個"作"字,努力"作"十年八載也成不到"家"---家庭的"家",更遑論成為如金庸般留名的文學大家或陶傑般的名作家。
也有人可能會說,我喜歡音樂,但做音樂人只可像港產電影"愈快樂愈墮落"的劇名般---"做音樂盞墮落",君不見那多如恆河沙數的半紅不黑的暗星和黑星嗎?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了現實的殘酷,"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回報永遠是最大的"真是不知所云......
其實,港生認為米生所講的回報不單是指金錢或物質上的報酬,而是近似經濟學上的"效用"(Utility)或是"價值" (Use Value)。
港生正式只在中學讀過經濟(其實在大學期間也讀過現在是遵X名師的Joe Chan教的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I,但沒有怎麼上課),對經濟的認識不是皮毛而是皮毛上跳蚤的背上微塵。不過港生約略知道,經濟學認為物質的回報目的旨在增加一個人的Utility (Maximization of Utility),多喝一杯奶、看歲月風雲、打NDS和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增加Utility (甚麼MUV, TUV, AUV,全部都還了給小瑛---港生的中學老師,真對不起......)。所以,當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必然令use value大增、提升生產力,當中的得到的"價值"用金錢也未必能買得到,就算賺的錢不是最多,但快樂、滿足肯定最多。
一句到尾,快樂,是無價的。
說完抽象的價值,回到充滿銅臭的現實。米生提到或許"現在Editgrid跟aNobii主要的programmer薪水早已超越了投資銀行的3-4萬",事實如何港生當然不知道,假若真的如此,便當真要恭喜他們眼光獨到、投資準確、苦盡甘來。
港生覺得,大學生畢業能夠有三、四萬月薪當然可喜可賀,但工作是一場長途賽,開始時有高收入不代表最後你的收入最多,就像Editgrid或aNobii的Programmer和Founder,港生相信他們開始的薪金一定少於三、四萬甚至低於市價(Editgrid的David只拿$6000便是一例),但現在有人膽敢說他們的收入、前途比在投資銀行工作的人差嗎?
所以,若然認為一間公司有前景,便不應嫌棄它出手低。想Google初成立時,出手也不會/不能太闊綽,但現在個個都以於Google工作為榮、覺得在Google工作是Dream Job,只是現在競爭激烈,爭崩頭也沒有半個面試機會,徒嘆奈何、大嘆走寶。
市場上的優質股,你不和它"識於微時",在它低價時買入,到它飛上枝頭,你便連它尾巴上的羽毛都捉不住了。
你可以做到卞和,找到你的和氏璧嗎?那就要看你的眼光、膽色和肯不肯吃苦了,幸好,年輕人還有一種別人沒有的瑰寶---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