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池格言

- Quantum Potes Tantum Aude
- As much as you are able that you should dare to do
- 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論語.雍也)
顯示包含「工作」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工作」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6.3.08

不算貪心


Digg上看到Kevin Rose (Digg's Founder & Chief Architect)在qik.com的一段短片,內容是Digg位於三藩市的辦公室。

港生在看的時候禁不住想,何時才能有一個那樣的辦公室?

這不算很貪心吧?(笑)

2.10.07

發人深省

今天,港生在Facebook中看到兩個很有意義的post,和平常那些無聊兼煩人的applications差天共地,故特地轉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可能有很多人已經看過,不要緊,但若然看倌當中有人還未看過的話,不妨用少許時間看一下,港生擔保,那一定"值回票價"。

先是Professor Randy Pausch的Last lecture,名為"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這堂課叫做Last lecture,原因在於他患了末期胰腺癌,醫生說他只剩下三至六個月的生命。內容是甚麼?自己看吧。




這裏有他的演講辭。

港生認為,這篇演說不下於早幾年Steve Jobs在史丹福大學的那篇,Last lecture的感覺更甚有Tuesday with Morrie的味道。

接著是一位外國"扑架"Marc Andreessen寫的一篇題為"The Pmarca Guide to Career Planning"的扑:


兩個post都令港生反思對人生和工作的看法。

謝謝Belle米生

1.8.07

價值投資



看題目,看倌可能會聯想到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的老師格拉咸(Benjamin Graham)提倡的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以為港生會大談財經、股經,但珠玉在前(不要說那些幾百頁厚的名著和坊間泛濫、良莠不齊的投資書籍,單是看看本扑側欄的"孔方以外"已獲益良多),又何須港生班門弄斧?

港生想說的,其實是看了米生回應後的一些感想。

米生提到把時間投資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上面去,獲得的回報永遠是最大的,這一點港生舉腳贊成!

有人可能會說,我喜歡寫作,但做作家十居其九都只得一個"作"字,努力"作"十年八載也成不到"家"---家庭的"家",更遑論成為如金庸般留名的文學大家或陶傑般的名作家。

也有人可能會說,我喜歡音樂,但做音樂人只可像港產電影"愈快樂愈墮落"的劇名般---"做音樂盞墮落",君不見那多如恆河沙數的半紅不黑的暗星和黑星嗎?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了現實的殘酷,"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回報永遠是最大的"真是不知所云......

其實,港生認為米生所講的回報不單是指金錢或物質上的報酬,而是近似經濟學上的"效用"(Utility)或是"價值" (Use Value)。

港生正式只在中學讀過經濟(其實在大學期間也讀過現在是遵X名師的Joe Chan教的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I,但沒有怎麼上課),對經濟的認識不是皮毛而是皮毛上跳蚤的背上微塵。不過港生約略知道,經濟學認為物質的回報目的旨在增加一個人的Utility (Maximization of Utility),多喝一杯奶、看歲月風雲、打NDS和所有的決定都是為了增加Utility (甚麼MUV, TUV, AUV,全部都還了給小瑛---港生的中學老師,真對不起......)。所以,當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必然令use value大增、提升生產力,當中的得到的"價值"用金錢也未必能買得到,就算賺的錢不是最多,但快樂、滿足肯定最多。

一句到尾,快樂,是無價的。

說完抽象的價值,回到充滿銅臭的現實。米生提到或許"現在EditgridaNobii主要的programmer薪水早已超越了投資銀行的3-4萬",事實如何港生當然不知道,假若真的如此,便當真要恭喜他們眼光獨到、投資準確、苦盡甘來。

港生覺得,大學生畢業能夠有三、四萬月薪當然可喜可賀,但工作是一場長途賽,開始時有高收入不代表最後你的收入最多,就像EditgridaNobii的Programmer和Founder,港生相信他們開始的薪金一定少於三、四萬甚至低於市價(Editgrid的David只拿$6000便是一例),但現在有人膽敢說他們的收入、前途比在投資銀行工作的人差嗎?

所以,若然認為一間公司有前景,便不應嫌棄它出手低。想Google初成立時,出手也不會/不能太闊綽,但現在個個都以於Google工作為榮、覺得在Google工作是Dream Job,只是現在競爭激烈,爭崩頭也沒有半個面試機會,徒嘆奈何、大嘆走寶。

市場上的優質股,你不和它"識於微時",在它低價時買入,到它飛上枝頭,你便連它尾巴上的羽毛都捉不住了。

你可以做到卞和,找到你的和氏璧嗎?那就要看你的眼光、膽色和肯不肯吃苦了,幸好,年輕人還有一種別人沒有的瑰寶---青春。

28.7.07

找工何難

港生路過張五常教授的Blog,見到有網友問他對現今大學生就業難的看法,他的回應和他寫經濟的散文一樣鏗鏘有力、深入淺出,雖然略嫌有點老生常談和說教的味道(幸好他夠資格有餘),剛出來做事的年輕人可以此借鏡,工作了一段日子的看倌也可用來三省吾身。


-------------------------

大學生就業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嫌工資低,就業易過借火。困難是學要有所用,而又要找到自己有興趣、收入能正確地反映學子的產出能力。這困難起自交易(訊息)費用高,給學子們有世界不公的感受。事實上,因為交易費用的存在,就業市場往往不公。

昔日老師艾智仁堅持我要把文章寫得清晰易懂,說:「你的老師沒有一個懷疑你的天賦,但文字表達不成話,市場會視天賦如廢物,將來你會很失望。」我於是在文字上痛下苦功,論文只交出一章就殺出重圍了。

是的,大學教的是一回事,自己學的是更重要的另一回事了。文字要暢通,表達要清晰,中、英要兼通——這些是就業要有好前途的起碼要求。不容易,學校老師不多教,要自修,自己苦練。 從時間投資的角度看,我想不到有哪方面的回報率能比投資於語文更高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初出道時,千萬不要斤斤計較工資的多少。重要是選自己有興趣,而工作的本身可以學得很多的。知識投資是出路的重點,是三十歲之前要集中的項目。孔子說自己:「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

第三點是要關心自己的工作。任何有前途的機構,都重視關心於工作的員工。這是說,不管是什麼職位,你要養成關心近於無足輕重的瑣事的習慣:對瑣事的不斷關心才可以做出大事來。我寫學術文章,關心小節是習慣,於是有成。其它工作應該是一樣的。昔日在美國,與幾位建築行業的老闆談及僱用員工的選擇,他們都重視關心。He or she cares這句話,是對員工的高評價。

第四點是要誠實。說謊或欺騙可以有短暫的小甜頭,但長遠來說是不智的。有以瞞騙過日子的人,也有以之打上去或甚至發達的,但或然率不支持這樣的成功途徑——走不過也。我的父親謝世前對我說,他靠誠實起家,生意朋友對他信任,給他好處無數。輪到我自己搞學術,對資料的處理以小心誠實知名。後來累了,懶得多下註腳,行內的朋友放我一馬,認為我說的歷來可信。

這就是了,大學生找工作,不嫌工資低易找,困難是怎樣打上去。 我的建議是多自修語文,重視興趣與知識的增長,關心工作,誠以待人。這些條件不容易,但沒有可靠的捷徑。同學要好自為之。

-------------------------

18.7.07

談滿足感



"During the hours most normal people are sleeping, I am trading my time. I trade my time for money. I give them eight hours. They give me money. Cashback."
--- Movie Cashback (2004)

想說的,不是這部電影-雖然電影也好看-想要說的是用時間交換的工作的回報。

除了money,除了地位,除了權力,工作還可以帶給我們甚麼?
我會說,一份工作,能夠帶來上面所說的金錢權力地位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滿足感"。

看倌可能會說滿足感幾錢両呀?港生承認一份高人工低滿足感的工作在香港這個功利的社會必然大有市場,但是,這卻不是港生那杯茶。

像港生現在的工作,公司規模不大,人工不高,卻有一班充滿朝氣的同事,大家一起為公司努力,縱然前路崎嶇、強敵林立,但是,港生卻找到了自己在公司的價值,得到不少的滿足感。

舉個例子,最近公司要宣傳,老闆的意見原先和港生的不盡相同,開會後,老闆接受了港生的建議,並叫港生負責是次的宣傳計劃。在落實了同事B設計的design後,港生由格價、落單、聯絡、扑鎚一手包辦,只須在價錢上知會老闆(細公司嘛,每一分錢都要諗過度過!),那份自由度、那份被信任的感覺,絕不是金錢可以衡量。

幾天後,宣傳品運來了,效果不俗,大大增強了信心。到了宣傳的日子,在肩摩轂擊、人來人往的會場中,宣傳品轉眼間便被素來"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港人全部搶走,一個不漏,還招惹了報館的記者來影相和做訪問。

加上環觀全場,港生公司的宣傳品絕對可以打入全場最sharp、最醒目、最實用的宣傳品的五強!看著那些上至銀髮耆英、下至青春少艾都拿著根據港生idea做出來的宣傳品,樂於做"人肉宣傳易",那份滿足感絕對足夠抵償那些頻撲的勞累!

回過頭來,看見老闆滿意的笑容,以及一起付出腦力和勞力的同事B的開心相,滿足程度簡直爆燈!!

這份滿足感在之前的工作都找不到,而這亦是我愛現在這份工的原因。當然,滿足了殷海光在<<人生的意義>>中所說的"價值層"後,老闆肯加人工令我的"生物文化層"更富足,咁就當然更加好啦!初中第一堂的經濟課都有教啦: Human wants are unlimited嘛~

24.8.06

始於無奈

昨天晚上,一個人困在上環的四面牆裏,開始看孔少林的書,看了幾篇,累了便去睡了。

臨睡前,盤算著自己的前途。

每天的工作,都是早上起床,上班,回到公司,望著窗外的維多利亞港玩MSN,很穩定但也太穩定,或許,該是時候轉工了---雖然我只上了班一個月。